|
“我与祖国共成长•亲历故事”选登《沙苑农场那些年》王佳时间:2019-09-24 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是的,秋天是一个美好的节日,因为秋天充满硕果累累的欢笑声,因为十月的秋天我们有一个伟大的节日,普天同庆,举国欢腾。光阴似箭,70年,可谓弹指一挥间,一颗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!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,经过70年的励精图治,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。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,昂首前行。
沙苑,位于大荔县洛、渭河之间。两河,也正是它的南北接线。东至原朝邑县的南阳洪,西至原渭南县的孝义镇。1955年,为了治理黄河洪灾,在全国人大第一届二次会议上,前苏联专家提出的“三门峡工程”方案获得通过。为了配合三门峡大坝的修建,陕西开始启动移民工程。1957年三门峡水库工程动工,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,水库的修建,移民的搬迁及返库,库区农场的兴建及转产,这三者互为关联。沙苑农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从成立到转产,从事着生产、经营活动,并经历了“场社合一”、“库区农场”、“农建师”、“国营农场”、“农场转产”几个时期。库区移民搬迁后,几十万亩耕地荒芜。1960年,为了加速社会主义改造,促进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转化,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,成立了国营沙苑农场。沙苑农场经历了创业时期的艰苦岁月,也创造着农场的辉煌时期。 农场是一个特殊的系统,其基本属性是企业,但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,由于管理体制多变及农场的特殊环境,农场办有学校、医院、托儿所、电影队、面粉厂、油厂、副食厂、养殖场;有汽车队、基建队、机耕队;设置有武装部、保卫科、计生办。在农建师时期,职工穿过军装、成立有武装连队、拿过枪,试行军事建制,可以说是“五业并举”,“农、工、商、学、兵”样样俱全,是一个小社会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锻炼了职工,也锤炼造就了一部分优秀人才,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发挥了作用,为农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,1985年,国家决定将三门峡库区部分移民重返库区定居,移民返库后,农工转产,农场缩编。转产中,沙苑农场先后在西安新建了光华毛皮厂、光华酒家、光华橡胶厂。 沙苑农场自成立以来,随着陕西农垦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而多次改变,农场也多次易名。1992年12月,沙苑农场更名为国营陕西沙苑企业,但原名称仍保留,在农垦系统内部使用。1998年9月,沙苑农场更名为陕西沙苑企业有限责任公司,2012年1月沙苑农场更名为陕西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。
沙苑农场的发展经历了多少曲折,“场社合一”时期、库区农场时期、农建师时期……沙苑农场缩编后,机关设场长办公室、党委办公室、工会、监察室、人力资源部、计财科、经管科、供销科、农业科、结算中心。下属单位有:场子校、职工医院、光华酒家、光华橡胶厂、光华毛皮厂、官池油脂厂、鸵鸟场、机耕队。1994年,光华酒家、橡胶厂、毛皮厂规划省总公司直接管理,1997年机耕队更名为农业公司,2001年后,沙苑农场先后增设了电管站、劳动服务公司、沃尔森公司、饲料厂、果业公司、电视台、信息部等单位,2007年农场子校移交大荔县政府管理……
在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之后,才有了现在的沙苑农场。以前贫穷、落后、街道狭窄高低不平,晴天是尘土飞扬,雨天是满地泥泞,现如今,沙苑农场有了自己的小区住宅楼,瓦房建成了楼房,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实现了“村村通”,在小区、在绿地、在路旁,各类健身器材随处可见,孩子们在此嬉戏玩耍,享受着童年的乐趣。市区里,道路整洁,花团锦簇;在广场上,绿草如茵,清新自然,一座《共创未来》主题文化雕塑矗立在正中央,设计语言为:共创美好未来。 现如今,人们居住的环境有所改变,生活水平有所提高,陕西农垦也将踏上一个新的征程。“蓝图”已经绘就,经过今后几年的奋力拼搏,沙苑农场将更好地实现“美丽农场、幸福农工”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。 |